行业资讯 分类
contente星体育发布日期:2024-03-21 浏览次数:

  e星体育官方网址原标题:2023年通州水稻绿色防控基地农药使用总量减少29.1%——

  昨日,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对外发布消息,2023年通州水稻绿色防控基地农药使用总量减少29.1%,全区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0.6%、0.5%,完成上级交办的相关试点任务。

  近年来通州利用精准预测病虫害、运用绿色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方式,构筑绿色农产品安全网,农业绿色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通州区植物保护站是农业农村部第一批确定的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区域站,也是我市首批入选的区域站。2022年该站又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首批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标准化区域站。2023年通州作为全市唯一,参与了化肥农药“两制”试点工作。

  15日,通州区植保站专家在“通州‘三农’热线”公众号上发布农事提醒,对蚕豆赤斑病的发生趋势和防治意见给出具体治疗意见。

  蚕豆赤斑病作为蚕豆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后会导致蚕豆植株落叶,造成幼荚和茎枝发黑干枯,使得蚕豆结荚率减少,空粒率增加。目前,我市部分早播的蚕豆田块已接近初花期,随着气温升高,蚕豆生育进程加快,赤斑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会影响蚕豆的产量和品质。通州区植保站技术人员提前预判蚕豆赤斑病的发生趋势,建议农户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加强清沟理墒工作,降低田间湿度,提高蚕豆抗病能力。

  精准预判病虫害,是保证农产品绿色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2022年,通州建成了首批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标准化区域站,在辖区金北村、港北村等多地建成了病虫监测站点。通州区植保站站长张宏军介绍,监测站点安装的智能专业设备可自动拍照、识别、上传刚发生的病虫害。“我们利用智能虫情测报系统精准测报虫情,加上技术人员的普查,双管齐下提升病虫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春天,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小麦也迎来了它的拔节时期。麦田里,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让人心生欢喜。然而,通州区刘桥镇佳硕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吴振熙却有点烦恼,有一块麦田里杂草繁多。

  12日,通州区植保站农技专家得知消息后,来到吴振熙的农田,对他进行面对面指导:“小麦预防杂草的最佳时机是在麦子刚种下时。那时杂草尚未萌发,少量的农药就能起到非常好的封闭效果。现在杂草长出来了,治理起来就相对困难了许多。”张宏军指着麦田里不同类型的杂草解释:草的种类不同,需要的农药也不同,草越大农药的使用量也会相应增大,这样不但增加了治理成本,还可能对麦田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与小麦一样,蔬菜种植、管护选择防治关口前移也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了解,通州蔬菜绿色防控基地春季茬口90%的露天种植通过茬口的合理安排,错过二代菜青虫和三代小菜蛾的害虫重发期,用药次数减少,用药量更低。“蔬菜绿色防控基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与农户自防区相比均明显下降,平均亩用药量与农户自防区相比减少93g(ml),下降31.6%。”张宏军说。

  去年,通州作为全省17个县(市、区)之一、我市唯一的县(市、区),参与开展化肥农药“两制”试点工作,即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通过建立化肥农药经营监管平台,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模式,从源头科学地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量。

  试点以来,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土壤生态上取得一定成效。目前,通州设立了12个规范化试点门店,有200多户种植大户、1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纳入了平台监管,覆盖规模种植占比约45%,2023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0.6%、0.5%。

  除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通州区还提倡农业种植大户采用物理技术防治病虫害。王华是南通加成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介绍,每年水稻生长时节,他都会在稻田边安装螟蛾诱捕器。“水稻从分蘖期到抽穗期容易生螟虫,螟蛾诱捕器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达到少用、不用农药的效果。”

  据了解,目前通州水稻整个大田一生只需用药防治3—4次,水稻绿色防控基地农药使用总量每亩平均为305g(ml),相较于以前防治次数减少了29.8%,农药使用总量减少29.1%。然而在农药减量的情况下,水稻平均单产仍保持稳定,还稍有增产,达到649.5公斤,较之前增产7.47公斤。(任溢斌 黄艳鸣 宣颖)